在11月24日举行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与5年前表彰大会的发言相比,新增的“工匠精神”四个字让笔者心潮澎湃。新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被赋予了新的涵义,传承、培育、践行好“工匠精神”,将为奋进的中国人民、前行的中国提供更为强大的精神动力。
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体现出劳动者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高尚品德,是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的重要载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是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应该具备的精神素养。我们每一名中华儿女都是传承中的诠释者、感悟中的践行者,专注守心、物我两忘、执着技艺,方能成为自己所在领域的优秀“工匠”。
坚定“执一事,终一生”的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参观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时,曾讲过,“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工匠精神”的核心,无论希望多么渺茫,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无论任务多么艰巨,只要认准了,就不能轻言放弃。如今经济提升迅猛、社会发展转型、生活节奏加快,“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坚守,“滴水定能穿石”的信念在浮躁的大环境下显得尤为珍贵。传承“工匠精神”,恰能“对症下药”,戒除“短平快”式心浮气躁,让“高精尖”成为理所当然。
付诸“钻一行,精一行”的努力。从 “一万小时定律”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都是在讲述同一个道理:要想成为“行家里手”,除了时间,还需要付出努力。有人认为“工匠精神”是对于制造行业来说的,其他行业并不需要领会。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错误思想。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都应具备“工匠精神”,立足本职工作,以敬畏之心对待工作,尽心竭力,练就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
成就“工一技,匠一心”的品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品质革命”已经席卷中国大地,“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品质精神”是“工匠精神”的“根”与“魂”,应成为各领域的行业标准。在新时代大力弘扬、传承“工匠精神”,以卓越引领方向,以创新推动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美好事物的向往。
古往今来,从春秋时期的木匠大师鲁班,到如今的“航天人”、科学家、“劳动模范”……实践证明,华夏儿女是不缺乏“工匠精神”的。但也应当看到,如今的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要想真正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我们每一名中国人持之以恒地传承好、践行好新时代“工匠精神”,让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鼓舞着我们奔向希望的“下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