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科委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务局、市园林绿化局、市农林科学院等单位,共同发布了《北京市农业科技园区发展规划(2019-2025年)》,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北京乡村振兴的目标。《北京市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试行)》同时发布。
《规划》指出,近年来,北京市以习近平总书记“三农”重要思想和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调转节”深入推进,绿色发展水平显著增强,基本形成了业态丰富、功能多样、环境友好、特色鲜明的都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依托首都科技创新资源优势,北京农业科技贡献率已达到72%,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推动北京现代农业步入创新驱动发展的快车道,引领带动全国现代农业走高端、高效、高辐射之路。
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工作,2010年,科技部、农业部、北京市政府启动共建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几年来,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不断创新机制体制、突破技术瓶颈、优化产业链条,建设了5个国家农业科技支撑服务平台和7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已成为国家“一城两区百园”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的龙头,并被列入《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
目前,北京市已建成“星创天地”50家,农业高新技术企业605家,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1500多家,已成为现代农业的集成创新平台、成果转化辐射源、双新双创策源地,有效提升了北京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引领带动全国现代农业发展。
北京市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重要内容,结合自身“大城市小农业”、“大京郊小城区”的特点,北京市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力推动了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方式转变、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时期。
《规划》同时指出,北京市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既存在诸多有利条件和机遇,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必须更加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发展。面对新形势与新需求,北京市急需建设一批农业科技园区,并提升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水平,为争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提供支撑。
为此,北京市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定位是:集聚创新资源,培育新动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型业态,着力拓展农村创新创业、成果展示示范、技术转化推广和职业农民培训的功能。强化创新链,支撑产业链,激活人才链,提升价值链,分享利益链,将园区打造为现代农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区、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的试验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样板区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区。
《规划》提出了北京市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目标:到2022年,健全由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市级农业园区为支撑的农业科技园区体系,建设科技支撑明显、技术装备先进、产业链有机延伸、新型业态丰富的都市农业特色科技园区,打造农业“高精尖”产业发展的策源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催化剂、农民增收致富的源动力、乡村生态和文化振兴的加速器,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规划》还明确了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任务,包括:积极探索机制创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效能;集聚优势科教资源,提升创新服务能力;培育科技创新主体,推动农业高精尖发展;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提高园区双创能力;鼓励特色化发展,完善园区建设模式;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北京市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试行)》对农业科技园区的申报、审核、建设、管理、验收等工作做出了规定。该《办法》指出,北京市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与管理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农民受益”的原则,集聚创新资源,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着力拓展农村创新创业、成果展示示范、技术转化推广和职业农民培训四大功能,强化创新链,支撑产业链,激活人才链,提升价值链,分享利益链,把园区建设成为现代农业创新驱动发展的高地。